投资要点
我们的观点:中创新航是全球头部锂电池厂商,公司产能释放、产品矩阵趋于完善、客户资源扩充,电池装车量市占率提升,动力及储能电池有望持续放量;随着规模效应显现、Pack 出货占比提升、原材料成本压力缓解,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提升。我们看好公司的长期发展空间及业绩改善情况,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29、35.19、48.73亿元,分别同比+193.4%、+73.4%、+38.5%。我们按PB 及PE 估值法给予公司目标价25.18港元,对应2023-2025 年PE 各为20.1x、11.6x、8.4x,对应PB 各为1.1x、1.0x、0.9x,目标价较现价有39.1%上涨空间;首次评级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建议投资者关注。
生产基地分布均衡,产能扩充:公司布局常州、厦门、成都、江门、合肥、武汉、眉山等生产基地,区域分布均衡,指引2023 年动力及储能电池有效产能90GWh,其中常州及厦门基地2023 年有望贡献较多增量,成都、江门等基地亦有产能释放。
动力电池装车量增长,客户及新车型推进,产品矩阵趋于完善:
动力电池放量:据SNE Research,2022 年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全球装机同比+151.6%至20GWh,全球市占率同比+1.3pcts 至3.9%,位列第七;动力电池销售收入同比+202.1%至183.2 亿元。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2023 年1-5 月,公司国内动力电池装机同比+43.5%至9.66GWh,位列第三,市占率相较第四名的优势拉大。
老车型持续放量,新车型及海外客户推进:公司与广汽、长安、吉利、小鹏、零跑等深化合作,老车型放量,且新车型不断导入;同时新增蔚来等车企产品定点;2022 年海外出口以Smart、H 标本田两个品牌为主,当前继续推进主力欧洲车厂定点。
One-Stop 电池量产,产品矩阵趋于完善:2023 年4 月23 日,公司江门基地One-Stop 磷酸铁锂电池量产下线,以降本为导向,创新电芯和电池结构,采用长方体短刀片形态;系统及电芯能量密度各达153、195Wh/kg,是目前能量密度最高的量产磷酸铁锂电池包;支持600km 以上续航;搭载于广汽埃安首款高端量产车型Hyper GT。至此,公司形成包括中镍高电压三元电池、弹匣电池、全极耳叠片电池、One-Stop 电池在内的较完备产品矩阵,匹配不同续航里程及价位的车型。
储能业务发力:2022 年公司储能及其他业务收入同比+172.8%至20.5 亿元,出货量约2GWh。公司储能电池单体容量可达280Ah,额定能量896Wh,循环寿命1.2 万次,能量效率97%;已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平高集团、国家电投、龙源电力等客户合作。
2022 年业绩大增,看好2023 年量利齐升:
2022 年:公司收入、毛利、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3.75、21.04、6.92 亿元,分别同比+198.9%、+311.7%、+393.9%;毛利率、归母净利润率分别为10.3%、3.4%,分别同比+2.8、+1.3pcts。
收入增长主要由于电池销量大增,从2021 年的10.46GWh 增至2022 年的23GWh 左右,其次是电池市场价同比上涨;毛利率提升主要得益于规模效应。
2023 年:1)放量:公司有效产能大幅释放,下游客户需求增长,2023 年动力及储能电池出货量有望大增。2)利润率有望提升:一是规模效应继续凸显;二是成本压力下降;三是此前公司出货以电芯和模组为主,2023 年Pack 出货占比有望提升,结构优化。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波动,成本上涨,产能扩充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