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外烟草二元论看中烟研究范式差别。一方面:烟草税收2023 年占国内财政比重约7%+,当前经济承压背景下,国内新型烟草政策相对保守;反观欧美,2023 年伴随烟草税收财政占比下降(普遍在0.5%-1%),ESG 逐步成为第一要务,政策友好度更高;另一方面:中国政府执行力更强,中烟体系超过50 万名员工,对烟草制品监管力度远大于海外;参考美国虽在2020 年已经限制口味型产品,目前依然是全球最大新型烟草市场;国内随着烟草政策出台,如悦刻在国内市场新型烟草产品,若组织不出现较大变化,我们认为短期较难出现拐点,对于海外市场,一方面伴随海外市场放开,叠加国内烟草逐步增长,中烟出海从可选题变成必选题,中烟香港作为中烟出海唯一主体,产业重要性毋庸置疑。
消费新形势下,关注中烟香港宏大叙事。分税收是中烟考核核心KPI,在消费新形势下,我们看到过往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带来税利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中烟出海也从可选转为必选,中烟香港在中烟体系重要性大幅提升;2023 年中烟香港收入/利润分别为118/6 亿元,截至2024 年10 月16 日,中烟香港市值仅121 亿元,相比全球性烟草巨头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中烟香港利润更多来自中烟的业务划拨,包括烟叶进出口和卷烟免税的出口,考虑到中烟香港市值做大符合中烟的利益,短期关注更多业务划拨;中长期看,中烟出海成功关键看有税市场,一方面新型烟草占比提升,用户对于市场品牌黏性较弱,给了新“玩家”破局机会;另一方面在全球格局重塑和“一带一路”背景下,均为中烟出海创造良机。
复盘日烟往事,探讨中烟有税市场机遇。日烟在1985 年前类似中烟是封闭非市场化企业;当时因销售见顶叠加美国政府施压,倒逼日本取消专卖制度并对日烟进行民营化改革;在市场化运作叠加日本政府财务支持下,公司于90 年代开启全球市场烟草并购,同时对于自身营销、供应链和管理持续完善,截至2023年日本烟草收入/净利润为1427/242 亿元,是全球第四大烟草集团,海外收入占比达76%。以此借鉴,后续重点关注中烟组织架构调整节奏,且在新产品&新格局背景下,中烟香港或加大海外资产(产能/渠道)并购,借此切入海外市场。
投资建议:中烟香港业绩属于下有底,上有想象空间的公司。从底部业绩看,作为中烟海外业务的划拨(2023 年90%来自关联交易),当前中烟香港收入已达到百亿级别,2023 年仅中烟进出口业务总和约200 亿元规模,叠加地方中烟的海外资产,中烟香港作为中烟海外资产整合平台,目前正在经历从烟叶贸易商往烟叶生产&卷烟生产过渡阶段,关注海外烟叶种植加工环节和海外卷烟生产环节的注入进度。在中烟规范化经营背景下或加速推进资产注入进程,母公司的支持构成公司稳定的现金奶牛;从远期来看,伴随国内传统烟草红利渐进尾声,中烟香港承载中烟海外业务的重任,在全球新格局/新产品背景下,中烟香港或通过并购产能/渠道/品牌等资产,加速切入海外卷烟销售的有税市场。在不考虑外延并购背景下,我们预计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0/9.90/11.52 亿港元,对应估值仅为14/12/11X,相比国内外烟草产业链公司,中烟香港业绩/估值均有较大提升空间,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并购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汇率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