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上调到53.2 港元。随着一系列收购活动的结束,昊海基本完成白内障手术行业的产业链布局,预计未来眼科业务会给公司带来更多增长动力。由于公司医美皮肤填充剂业务增长迅猛,骨科产品和防粘连及止血产品增长温和,我们预计昊海2016年至2019年核心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20.6%。我们继续覆盖公司,给予买入评级,同时上调目标价从43 港元到53.2 港元。我们的目标价代表着2017/18年预测市盈率20.2 倍/16.9 倍,潜在升值空间为20.6%。
完成人工晶状体产业链布局。昊海于2017年4月13日公告宣布收购英国一家隐形眼镜及人工晶状体材料制造公司Contamac 70%的股份,对价为245万英镑(相当于2.41亿港币)。根据卖方提供的利润担保,我们推断此单收购估值为2017/18年预测市盈率12.8 倍/8.6 倍。自2015年以来,公司陆续完成深圳市新产业、河南宇宙、珠海艾格以及艾瑞科技的股权收购,初步进军高值眼科耗材产业。昊海现时生产和销售3 款眼科黏弹剂,5 款人工晶状体,1款润眼液以及上游人工晶状体原料。我们相信随着收购活动的结束,昊海于白内障手术行业产业链布局已基本完成,公司业务覆盖白内障手术主要的两大耗材(眼科黏弹剂和人工晶状体)以及上游原材料和下游分销网络。
致力于开拓国内渗透偏低的白内障手术行业。白内障是国内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60 岁以上老人发病率达80%,预计国内有1.68亿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白内障。尽管如此之高的发病率,国内每百万人口仅有1,500 次白内障手术,严重落后于美国的9,000 次以及印度的6,000 次。随着国内生活标准的提高和医疗服务的改善,未来国内白内障行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根据公司资料,昊海的眼科黏弹剂产品国内市场份额为40%,人工晶状体产品国内市场份额为30%。因此我们相信新收购业务的整合和公司内生增长将带动眼科业务的增长,预计眼科业务2017/18年将录得261.8%/30.7%的增长,占总收入比重从2016年的14.4%上升到2017/18年的32.3%/34.2%。
医学美容增长势头持续。昊海第二代玻尿酸“娇兰”于2016年末上市。原有的第一代玻尿酸“海薇”适用于修复中度至重度面部皱纹及褶皱,娇兰适用于填补唇部和脸颊。两种产品功效上可相互补充,新上市的“娇兰”将有力得支撑公司皮肤填充剂业务的增长,据公司管理层表述现“海薇”系产品占国内玻尿酸市场份额的25%。我们相信,玻尿酸业务将于2016-19年保持34.6%的年复合增长率。
骨科产品此消彼长。骨科方面医用几丁糖收入同比增长50.9%,但玻璃酸钠注射剂收入同比下跌11.2%,受到玻璃酸钠注射剂的影响骨科业务增速从2015年的19.9%下滑到2016年的1.1%。玻璃酸钠注射剂收入下跌是因为去年产品平均售价下调超10%。另一方面,骨科几丁糖以稳定的售价和较玻璃酸钠更佳的疗效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预计几丁糖业务于2017/18年将保持41.4%/35.1%的增速。考虑到玻璃酸钠注射剂收入持续下跌的影响,我们预计整个骨科业务于2017/18年收入增速为12.9%/16.2%。
防黏连和止血产品维持稳定增长。尽管这块不是昊海主要业务板块,但防黏连和止血产品已经连续4 个年度录得10%以上的增长。我们预计该业务未来不会有太大的增长潜力,但我们相信此类产品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速。
充足现金支撑未来收购。尽管公司已完成数单收购,强劲的营运现金流使得公司账面仍存有20亿净现金,可支持未来的收购活动。收购是昊海的发展策略之一,我们相信现金充裕的昊海将会继续寻找潜在收购标的。
2017/18年核心净利润分别下调4.5%/2.4%。为了更好地反映公司最新业务变化,我们分别上调原先2017/18年收入预测9.4%/16.3%。综合公司业务发展潜力、产品平均售价压力和新收购业务的影响,我们调整公司四个业务板块骨科、医学美容、眼科及防黏连和止血产品于2017/18年收入预测,变动分别为-11.0%/-11.0%, 17.3%/17.8%,28.4%/55.4% 和 4.6%/4.5%。鉴于公司产品结构的改变和新收购业务的整合,我们预计公司2017/18年毛利率下降3.4 百分点/4.2 百分点到78.6%/78.3%,营业利润率下降4.5 百分点/4.9 百分点到31.9%/32.0%。我们预测公司2017/18年核心净利润增长23.8%/19.3%,2016 至2019年核心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为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