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海底捞发布2024 年中期业绩,24H1 公司实现收入214.91 亿元,同比+13.8%;归母净利润为20.38 亿元,同比-9.7%。
翻台率同比改善,客单价环比表现平稳。24H1 海底捞餐厅/其他餐厅/外卖业务/调味品及食材销售分别实现收入204.14/1.82/5.81/2.99 亿元,同比+14%/+74%/+23%/-19%。海底捞餐厅收入同比提升主要来自翻台率的提升。海底捞24H1 新开11 家餐厅,关闭43 家餐厅,共经营1343 家餐厅,其中大陆地区/港澳台地区数量分别为1320/23 家。翻台率方面:海底捞整体/同店翻台率分别为4.2/4.2 次/天,分别同比+0.9/+0.8 次/天。同店销售方面: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港澳台地区同店销售额分别同比+11%/+14%/+20%/ +2%,主要系公司系列经营和营销措施带动客流恢复。客单价方面:24H1 整体客单价同比下降5.5 元至97.4 元,其中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港澳台地区客单价分别同比下降6.2/5.0/4.7/7.8元,客单价同比下降主要系菜品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优惠的增加;环比来看,24H1整体客单价较23H2 略微提升,客单价基本平稳。
汇兑损益及税收优惠取消,拖累公司净利率。24H1 公司原材料成本/员工成本/租金及相关支出/折旧及摊销占收入比分别为39.0%/33.3%/1.0%/6.2%,同比-1.7/+2.8/-0.1/-1.8pcts,其中:1)原材料成本:占比下降主要系原材料及易耗品采购价格降低。2)员工成本:占比提升主要系主要由于公司提高了员工综合薪资福利水准并补充部分岗位人员,以更好地激励员工和提升顾客体验。3)租金及相关支出:24H1 租金相关支出同比+5.3%,主要系可变租赁付款额随收入增长而增加,但在收入的规模效应下整体占比基本稳定。4)折旧及摊销:占比下降主要系部分门店物业、厂房及设备此前已提足折旧及摊销。5)汇兑损益变动和中国大陆增值税加计抵减优惠政策取消,拖累利润:24H1 汇兑收益净额为-2585 万元,去年同期为1.93亿元。24H1 无税项加计扣除优惠,去年同期为1.59 亿元。6)综合来看,24H1 公司归母净利润率为9.5%,同比-2.5pcts。
“红石榴计划”首次自上而下规划新品牌,多管店模式提升经营效率。24 年海底捞推出"红石榴计划",一改过往自下而上提报新品牌开店计划,改由公司总部进行统筹规划;对员工的股权激励机制等保持不变,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创业创新项目的积极性。以“焰请烤肉铺子”为例,公司首次在业绩会上提出明确的开店规划,计划在3 年内开到400-500 家门店。
门店管理方面亦作了新的变化,公司推行多管店模式,店经理可以申请管理多家门店(海底捞火锅或者集团其他餐饮品牌门店),提升员工工资的同时,也将提升公司运营效率,节约部分人工成本。截止7 月底,公司有超过 100 位店经理成为多管店店长,所管理的门店超过 200 家。公司积极尝试多种业态和品牌,积累了管理和运营经验,后续“红石榴计划”和多管店模式若能顺利执行,公司有望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当前餐饮需求较疲软,行业竞争仍较激烈,我们下调海底捞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至44.69/51.06/55.65 亿元(分别下调15%/12%/12%),折合2024-2026 年EPS 分别为0.80/0.92/1.00 元,当前股价对应2024 年PE 为14x,海底捞单店模型较为成熟、品牌仍具备较强势能,期待海底捞多品牌运营成功运行,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加盟模式进展不及预期,自营门店开店不及预期,新品牌拓展不及预期。